質詢講國家語言,即時通譯來省時間!(華文版)

台灣及國外議會即時通譯現況

陳柏惟立委在立法院質詢畫面,國防部長(右)臨時請國防次長(中)逐句翻譯。圖:陳柏惟Facebook

9月27日,陳柏惟立委首次利用口譯服務在立法院用Tâi-gí(台灣台語)質詢,引起許多人討論。立法院今年9月27日開始提供即時翻譯服務,委員邊說,通譯人員邊馬上翻成華語,其他人戴耳機就能聽到通譯的即時華語翻譯。若僅看質詢影片,國防部長請國防次長逐句翻譯,這麼做並非正式的即時通譯。用正式的即時通譯,可省下質詢時間,溝通效果好,因此用即時通譯是講者、聽者、國家語言三贏的做法。

議會即時翻譯在台灣,並非頭一次。在2019年5月,苗栗縣議會就開始提供Toiˇ-vanˇ-fa(台灣客話)翻華語的口譯服務。Tâi-gí(台灣台語)族群以及Tayal(泰雅族)議員,都可以利用耳機聽口譯,理解Toiˇ-vanˇ-fa質詢內容。在這段影片可看見,議員講Toiˋ-vanˋ-fa時,有口譯員坐在他後方,旋即翻成華語給其他人聽。時間差不到3秒,因此不會耽誤議事。¹

苗栗縣議會內,議員使用口譯設備聽華語翻譯的情形。圖:蘋果日報 楊永盛
苗栗縣議會內負責口譯个人員。圖:蘋果日報 楊永盛

以往在議會講國家語言的例子還有2020年,兩位立委Sra Kacaw(鄭天財)委員與Sufin‧Siluko(廖國棟)委員在國會用Pangcah(阿美族語)質詢。甚至跟政府官員講,不須再用華語講一次;議事紀錄組會負責記錄族語質詢內容,也會翻譯做華語讓民眾看。雖然並非即時口譯,仍然可以由此可以看出立法院走向語言平等的目標。

瑞士的國民院(National Council;兩個國會議院之一) ,在議事規則中,就針對語言的使用規定下底幾項做法:

  • 辯論內容須即時翻譯成德語、法語、意大利語3種官方語言(Official languages);若有人申請,也會特別提供羅曼什語(Romansh) 的翻譯。
  • 主席的重要發言和命令由國會提供口譯人員隨時翻譯。
  • 法律會同時用3種官方語言公告。
  • 其他文件至少用德語、法語2種語言寫。

瑞士是多語言族群的國家,他們政策自然會考慮到不同族群;在台灣,立法院設通譯的立意,不單僅讓各種語言互相理解,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將「各語言在公共領域的使用權」奪回來。意傳站在語言科技團隊的立場,支持大家用國家語言參與政治,也肯定立法院提供人手與設備,讓全部委員、官員能夠自由使用國家語言。

¹ 影片0:50~1:08有 即時口譯員正在翻譯的情形。

參考資料

--

--

Ì-thuân Kho-ki

Iōng kho-ki sak Tâi-uân bú-gí. 用科技捒台灣母語